聚焦企业动态,洞察行业前沿,发展新方向,赋能未来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智能门窗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传统的物理隔离扩展为集环境感知、智能控制、安全防护于一体的多元化功能体系。
具备自动防风防雨、紧急救助、燃气泄漏检测等多项功能的智能门窗,正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场景。
中国的门窗市场规模已达947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1万亿元,2023至202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6.5%。
与传统门窗仍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对比的是,智能门窗作为新兴领域,正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有力地推动了智能门窗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存量建筑改造方面,我国大量既有门窗亟待智能化升级。智能化改造不仅能有效提升门窗的节能效率和安全性能,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智能门窗集成的适老功能也能大幅提升老年人居家的安全性。
智能门窗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价格门槛高,动辄上万元的系统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实用性不足,部分产品功能华而不实,操作复杂,忽视用户真实需求;标准缺失,技术体系不完善导致各厂商产品兼容性差,性能指标不规范;售后服务薄弱,涉及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多维故障需要专业维护团队,但许多厂家难以承担长期维护成本。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智能门窗的普及和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家市监总局、国家标准委团体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决定进行《智能门窗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这一标准旨在填补在该行业此类标准的空白。为了认真做好标准编制工作,发挥各相关企业的作用,确保本标准的科学、合理、完善和可操作性,并保证标准项目的如期完成,协会已邀请相关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标准编制工作。
近期并非只有此一项智能门窗标准制定行动。2025年6月16日,《建筑用智能提升窗团体标准》编制工作也已正式启动。随着7月22日编制研讨会的召开,行业无专业标准的时代即将结束。
标准的制定将为行业划定技术红线与发展方向,推动智能提升窗从“概念炒作”迈向“品质落地”的新阶段。
标准明确规范了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从源头提升了产品质量。严格的生产规范让消费者能放心选购智能提升窗产品,增强了市场对行业的信心。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遮阳与门窗幕墙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万奇强调,要打通全产业,还需编制智能门窗应用的相关技术规范或应用标准,建立产品标准和应用的闭环,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人们打造更安全、舒适、智能的居住环境,提升住宅品质迈向新高度。
随着老房改造、好房子等一系列政策落地,无论是新房还是旧屋,家装建材市场需求均被激活。智能门窗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智能家居,门窗可以变成人的眼睛,变成人的肢体,变成人的头脑。用户可以利用大型落地窗当作屏幕,进行电影播放;利用窗户与无人机快递对接,完成快递的收取。
智能化转型同样也是门窗行业的发展方向。当燃气报警器检测到燃气泄漏时,门窗能够自动开启通风,大幅提高家居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根据用户的作息习惯、健身习惯等,定时定量地进行匹配,实现自动调节开合时间、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借助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让门窗更加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